在过去的几年里,《芭莎男士》一直担心错过中国商业世界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,因为每一个细小的变迁都可能缔造新的历史。就好像作家余华说的那样:中国人用40年的时间经历了欧洲人400年才能经历的一切。还有,当然,我们最新遴选出来的新青年们,也具备这样的远大理想,他们和他们的前辈将一起让商业变得无比性感.
我们努力成为这个过程的见证人和参与者,努力寻找那些在未来有可能缔造新的商业传奇的勇敢者。他们对于商业的认知,对于喧闹世界的对抗,对于自己的不断反省,都值得我们记忆。
于是,我们称这些人为——商业新青年。我们该如何定义他们呢?他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已经卓有成就,但似乎还没有成为改变商业世界的主流力量,他们还没有马云那样的号召力,没有出现在富豪排行榜上,也还没有出现在机场书店的电视屏幕上,但你能说,在未来,他们不会创造这样的传奇吗?
人们或许已经忘记了,在上个世纪70年代,科技公司并非美国硅谷的主流产业,那里还是一块叛逆者的集散地,反战、摇滚乐、西部的狂野精神才是硅谷的核心价值观。然而短短20年之后,科技以及科技公司代替了一切,成为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最先进、最勇敢的力量,这一切都是那些对互联网充满向往的乌托邦主义者缔造的。
同样,几年来,《芭莎男士》遴选的“商业新青年”都或多或少有点乌托邦主义者的意味,他们厌倦了一成不变的行业,厌倦了喧嚣芜杂的商业世界,决定去做点开创性的事情,不求名垂青史,但求哪怕只在一个细部改变既有的世界。
还有,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与前辈截然不同的属性,他们更加强调自我,强调对于财富、成功、理想的独特见解。我总觉得,他们都有着类似于乔布斯的精神:热爱约翰·列侬的人也能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。他们是如何做到的?
就在我们即将迎来最新一届“商业新青年”颁奖典礼之前,请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出现在这个舞台上的人们,如今他们依然活跃在商业世界,依然带着点乌托邦般的梦想,并且勇敢而坚定地把乌托邦变成一个个现实。
2016年,获得《芭莎男士》商业新青年称号的是:
5月13日,不见不散